大餐之后,很多人会马上运动来消耗热量,看似是个不错的方法,但实际上可能存在健康隐患。最近的研究表明,这种“先享受再弥补”的方式并不总是靠谱。
突击运动的双面性
饭后立即运动有利于脂肪消耗。比如,进行适度强度的运动,能让身体开始用脂肪来提供能量。然而,这种运动可能给心脏带来负担。特别是那些适中的间歇性运动,在摄入了高脂高热量食物后进行,虽然能帮助减少体内脂肪,但也可能加重心脏的损害。这就像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,发动机承受的压力会更大。
心理暗示的隐患
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,一旦做了对健康有益的事情,就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对健康有害的事情。例如,运动完毕后,有些人会认为多吃点东西没关系,有的人甚至会说“今天运动挺累的,吃片面包没问题”。这种观念会导致额外摄入大约100千卡的热量,从而使得减肥效果比预期减少35%到40%,对减肥计划产生严重影响。
减肥的关键法则
减肥的关键是降低食物摄取量并增加身体代谢,也就是吃得少动得多。吃得少意味着要限制摄入的热量,而动得多则意味着要维持一定的运动频率和时长。不过,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,比如每天保证摄入的热量低于消耗的热量,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运动,每次运动时间需达到三十分钟以上。
科学饮食模式
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饮食颇具特色,值得借鉴。当地食物种类丰富多样,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较高,白肉消费多于红肉,同时油盐摄入相对较少。这种饮食方式既保证了营养均衡,又避免了热量过剩。美国教授朱为模还强调,早餐应补充蛋白质,每餐都要摄入膳食纤维,午餐和晚餐间可适量食用水果或坚果,晚餐不宜过量。
食物热量判断
减肥的关键在于维持热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。食物热量差异显著,容易辨认。比如,冬瓜、黄瓜等含水量高的食物,每100克热量大约在10到20千卡;而甜豌豆、豆角等热量略高,每100克热量在30到50千卡;至于含淀粉的土豆、山药等,每100克热量则在60到80千卡。水果类则不同,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,热量也就相应增加。
不同成分影响
同等干货量的食物,脂肪含量高的往往热量也更高。另外,食物消化吸收的效率也会影响热量。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能减缓消化吸收。比如饼干和面包,经过精制加工后,膳食纤维减少,消化吸收速度就加快了。抗性淀粉在热量计算中占有一席之地,然而,它在小肠中不易被消化。待到达大肠,它却能成为有益细菌的养分。
餐后你是否马上进行剧烈活动来补偿?你觉得哪种饮食方式更贴合你的需求?欢迎点赞、分享,并留下你的观点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eiliyangquan.com/html/tiyuwenda/9831.html